投稿 发布:2023年03月10日 21:00:16 6
据文献记载,我国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,文中写作
荔枝是无患子科、荔枝属常绿乔木,高约10米。果皮有鳞斑状突起,鲜红,紫红。成熟时至鲜红色;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。一般
我国荔枝产区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和东南部,广东、海南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。 荔枝与香蕉、菠萝、龙眼一同号称“南国四大果品”。
荔枝味甘、酸、性温,入心、脾、肝经;可止呃逆,止腹泻,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,同时有补脑健身,开胃益脾,有促进食欲之功效。因性热,多食易上火。荔枝木材坚实,纹理雅致,耐腐,历来为上等名材。
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《荔枝图序》里这样描述:
下面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五首诗词里的风物韵味吧。
杜牧〔唐代〕
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
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三首诗中的其中一首。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,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。
这首诗应该是迄今为止关于荔枝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了,尤其是“
苏轼〔宋代〕
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这首诗作于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,元祐八年,掌权的北宋宣仁太后去世,宋哲宗亲政,这是苏轼又一段坎坷历程的开始。哲宗启用新党,尽逐元祐大臣。本就站在新旧两派之间的苏轼,难免遭受排挤。绍圣元年,在政敌报复下,苏轼被冠以“讥讪先朝”的罪名,贬为“知英州”。这一年他已经59岁,颠沛流离的贬谪路上,未免心情灰暗。
那时的岭南,在中原人看来,是十足的荒蛮之地。很多被贬谪、流放到岭南的文人、*,都会提前写下遗书、安排好后事,打算着埋骨于此了。可就在作者前往英州的路上,再次被贬为“远宁军节度副使,惠州安置,不得签书公事”。在惠州两年多时间里,他总共写下了580多首作品。其中最出名的,就数这首《食荔枝》无疑,它已经成为岭南风物千年不变的最佳广告词!
期间,还作有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》一诗,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。还有什么广告词比著名的美食家坡仙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更令人心动呢?
李师中 〔宋代〕
子规啼破城楼月,画船晓载笙歌发。
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词作,描写了作者从岭南卸任离开的悲戚场面。那一刻,万家烟火含情脉脉,*荔枝红红烁烁都似乎在挽留作者;杜鹃声里尽悲戚,迟迟怎忍离去。尤其一想到从今别离后天各一方,瞬间佳人相对泣,泪下罗衣湿。更何况,岭南这蛮荒之地,连鸿雁都难传书,哭声更是如泣如诉、无法停止。
在这里,荔枝作为岭南最具代表性的风物出现在诗作了,也难怪我们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吃荔枝、咏荔枝、叹荔枝了。
欧阳修〔宋代〕
五岭麦秋残,
这也是一首借“一骑红尘妃子笑、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典故咏史之词,对当朝皇帝和贵妃的荒淫生活进行批判和鞭笞。
一句“绛纱囊里水晶丸”与白居易“壳如红缯,膜如紫绡,瓤肉莹白如冰雪,浆液甘酸如醴酪。”以及“玉雪肌肤罩绛纱”同样精妙,把荔枝刻画的惟妙惟肖。
丘浚〔明代〕
世间珍果更无加,玉雪肌肤罩绛纱。
本文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,谢谢!
以经典为伴,与圣人同行!蒹葭别院带你一起学赏品经典、共度优雅高品人生!